韦锦春

《未竟之地》系列

过去二十年,中国城市化迅猛推进,房地产开发一度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催生了空前规模的城市空间生产。然而,繁荣之下,烂尾楼问题潜藏,全国各地遗留着大量因各种因素停工的楼盘。这些仓促上马的项目最终走向烂尾,成为资本运作失序后的无声“纪念碑”,直观地揭示了资本逐利本质及其蕴含的破坏力量。这些建筑如同凝固于时间中的废墟,成为城市肌体上难以愈合的“疮疤”,折射出粗暴扩张背后的社会代价。

这些“疮疤”呼应了居伊·德波关于“景观社会”的批判:在资本主导的城市空间生产中,那些曾被渲染为现代化象征的宏大项目,一旦遭遇现实阻力,便迅速坍塌为废墟。这暴露了其背后商品拜物教逻辑及资本驱动叙事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继而残酷地投射于现实:烂尾楼不仅摧毁了无数普通购房者的安居梦想,更使他们沦为资本逐利的牺牲品,普通人的财富凝固为钢筋水泥的荒冢。在此背景下,我开始了《未竟之地》的创作。

《未竟之地》聚焦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烂尾楼现象。我使用4x5大画幅胶片相机,以“无表情外观”的冷静视角,通过记录与呈现散落全国各地的“烂尾”样本,我希望能够引发观者对资本、发展与个体命运之间复杂纠葛的深刻反思,进而共同审视这些“未竟之地”所折射的时代症候,并促进公众对此社会议题的持续关注与探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