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锦春

韦锦春作品入选慕尼黑室内剧院与 Der Greif 联办的“Off to Elsewhere / 前往他方”项目

我们都向往他方,那么,在这个“他方”("Elsewhere")中,世界究竟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德国慕尼黑室内剧院(Münchner Kammerspiele)对“他方”的召唤,成为了一张我们通往想象力思想旅程的门票。巴登-巴登州立美术馆(Staatliche Kunsthalle Baden-Baden)联席馆长、今年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策展人 Çağla Ilk精选的四十幅摄影作品,既是可能的中途停靠站,也是出发点和终点。这些图像由年龄在 26 至 74 岁之间、来自 25 个不同国家的 40 位艺术家拍摄。它们所提供的指引,虽然植根于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却超越了其地理限制。

无处可去  ©️Milena Villalón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重要的不是这些图像真正揭开了“他方”的面纱,而是它们在我们内心引发的共鸣。摄影作为使事物得以显现的媒介,往往掩盖了我们对照片中未被展示之事物的关注。摄影理论借用了电影理论中的“盲域”(blind field)一词,来描述照片中这些不可见的层面。“盲域”包含了所有在画面之外曾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物。因此,它揭示了每张图像固有的信息匮乏,同时也暗示了其丰富的联想性及解释的可能性。摄影图像的力量正是在于其投射到画面之外的部分,即“盲域”。

无题 ©️Giacomo Tazzini

当我们观看图像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填补照片缺失的信息:之前发生了什么?周围环境如何?照片中的人是谁?摄影师是谁?我们将联想、记忆、情感和个人观点注入到作品中。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观看这些图像时,通往“他方”的想象之旅才真正变得个人化。我们因此抵达了照片的画面外的空间。

在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蕴藏着通过镜头前的现实来想象和塑造观念的表演性和转化力量。观念不仅由摄影师和影像创作者塑造,也由我们这些观者共同塑造。生成的图像更是如此,它更是一种被清晰表达和塑造的观念。

除了网上的假朋友什么都没有  ©️Anna Pentzlin

澳大利亚艺术评论家和理论家 Anne Marsh 在其著作《暗房:摄影与欲望的剧场》(The Darkroom: Photography and the Theatre of Desire, 2003)中阐述了摄影与表演的紧密联系,将相机视为记录欲望的工具。无论是镜头前的人还是镜头后的人,他们都以一种表演性的方式与现实互动,最终描绘出他们希望世界或自己被他人看待的方式。正如 Anne Marsh 所言,从这个意义上,摄影成为了一个戏剧性的舞台,在这里,主体可以演绎自己的欲望——“(Photography) is a theatrical arena in which the subject can play out his or her desire”。

“他方”植根于欲望,徘徊于外部和内部空间之间。作为投射空间,摄影和戏剧让精神的、现实的和主观的维度融合。摄影图像因此成为内在和外在地点之间的门槛,“他方”是对此唯一有效的地点描述。

“Off to Elsewhere / 前往他方”是德国慕尼黑室内剧院2024-2025 演出季的主题,该演出季于9月14日在 Therese-Giehse 大厅盛大开幕,并同步举办摄影展。“前往他方”也是德国知名当代摄影组织 Der Greif 向其全球摄影艺术家社区发出的号召,邀请他们提交作品,作为对这一主题的视觉回应。

展览开幕现场

这个公开征集项目共收到了来自 82 个国家的一千多份投稿作品。策展人 Cagla Ilk 从中遴选出 40 幅作品。作为艺术节 Various Others 的组成部分,入选作品在9月14日通过一场表演,从剧院工作室移至Therese-Giehse大厅。这些作品将展出三个月,在内外空间之间架起一座视觉桥梁,连接“城市剧院”和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对“他方”(“Elsewhere”)的诠释。

“我爱你,中国”,《唐山》系列,2023   ©️韦锦春 

来自中国的艺术家韦锦春的作品入选此次展览,现正在德国慕尼黑的室内剧院展出。作为20位代表艺术家之一,韦锦春的作品以大幅海报形式展示在慕尼黑的各个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并为展览进行宣传。

德国慕尼黑街头

展览的同时,Der Greif 发行了一本特别出版物,其中包含 8 张大幅A2 尺寸的海报,折叠成 A4 大小。这个形式有意呼应了在公共空间中展示的宣传活动。在 40 幅作品中,有 8 幅以全尺寸呈现,海报的背面则组合了剩余的 32 幅作品,创造了颇有意味的新图像组合。同时,观众还可以在展览现场设有40 幅作品的互动磁性墙面装置中,创造并重新生成新的图像组合。

Der Greif 特别出版物

“前往他方”也回应了芭芭拉·蒙德尔(Barbara Mundel)于 2020 年担任剧院总监时提出的口号“不要让现实独处”("Don't Leave Reality Alone")。摄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既是其最强大的特性,也是最具限制性的特点,因为没有任何一张照片真正“让现实独处”。即使我们认为一张照片只是对现实的描绘,我们所看到的被捕捉、凝固的瞬间,在时间、地点和视角上都极为有限和片面,因此,即便在具象的图像中,也存在抽象性。更不用说那些人工生成的图像,它们仅通过视觉语言暗示对现实的再现。

奇迹神谕  ©️Stepan Chubaev

Der Greif 的视觉世界与“城市剧院”的节目编排之间的合作,严肃而又富于趣味地追求一个目标:让我们每个人首先将自身的联想式感知视为现实,从而找到通往“他方”的个人路径。

摄影和戏剧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具备将心理、现实和主观维度融合为“投射空间”的能力。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或许不同寻常,但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证明了它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实现了共生。

镜子  ©️Armin Amirian

无题  ©️AnaHell

策展人 Çağla İlk

Çağla İlk受慕尼黑室内剧院(Münchner Kammerspiele)的邀请,担任此次公开征集的客座策展人。2023年3月,Çağla İlk 被任命为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的策展人。自2020年起,她与 Misal Adnan Yıldız 共同执掌巴登-巴登州立美术馆(Staatliche Kunsthalle Baden-Baden)。İlk 在视觉艺术、建筑、声音、戏剧和表演的交叉领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工作。她将戏剧构作作为策展的方法,将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她的策展实践中。与静态的展览形式不同,İlk 追求通过不断变化的活动和装置来展现转变并使过渡过程可见。

纪念碑,2 号,圣达迪厄斯修道院  ©️Mehdi Moghimnejad

Münchner Kammerspiele

该剧院是德国领先的剧院之一,代表了创新的当代戏剧艺术。他们吸引了杰出的艺术家,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独特的条件。通过在舞台上呈现新的和未曾见闻的作品,他们探讨了我们时代的紧迫问题。剧院的态度是开放、热情和自信的——它致力于成为一个让观众能够梦想并塑造我们未来的空间。作为一家市立剧院,慕尼黑室内剧院与慕尼黑及其历史紧密相连。他们采纳城市的主题,并将其置于国际背景中。慕尼黑室内剧院是一个充满好奇、相遇和批判性反思的场所。

虚拟现实头盔  ©️Sveta Kaverina

Der Greif

Der Greif 是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屡获殊荣的当代摄影组织。通过众包,Der Greif 汇集了多元的声音,为来自全球社区年轻的新兴艺术家及其作品提供平台和曝光机会。自2008年以来,Der Greif 一直关注作者身份认知的变化、图像的去语境化和再语境化、挪用,以及对摄影档案和再混合文化的艺术方法等主题。Der Greif 与 FOAM、Aperture Foundation、现代美术陈列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Grisebach、C/O Berlin 和温特图尔摄影博物馆(Fotomuseum Winterthur)等机构合作,在印刷出版物及在线平台上发表了约4000位摄影师、艺术家和作者的作品。

身穿防热服的自拍 2  ©️Tino Kukulies

参展艺术家

Alvin Ng, AnaHell, Anna Pentzlin, Anqi Li, Armin Amirian, Berk Kır, Camilla Gorini, Chloé Milos Azzopardi, Christian Nicolay, Cyriaco Lopes, Elena Paraskeva, Ernesto Solana, Fenqiang Liu, Florian Luthi, Forrest Simmons, Giacomo Tazzini, Grzegorz Piotrowski, Hannah Woolf, Igor Schiller, Inna Piskun, Jinchun Wei(韦锦春), Julia Walk, Lars Borges, Lê Quyên Nguyễn, Lisa Großkopf, Marco Castelli, Marvin Zilm, Mehdi Moghimnejad, Melanie Schoeniger, Milena Villalón, Oliver Kartak, Paul Hiller, Samet Durgun, Sári Zagyvai, Saxon Baird, Stepan Chubaev, Sveta Kaverina, Tino Kukulies, Yolanda Y. Liou and Zita Frohloff.

无题  ©️Zita Frohloff 

(以上作品为部分参展作品,所有权利归艺术家所有)

滚动到顶部